河北游客李云飞举着手机配资网前十名,镜头对准头牌围炉自烤小串店炭火炉上滋滋冒油的三分熟牛肉串——油花溅炭的爆响、孜然混肉香的气息,正顺着微信视频飘给朋友。“为这口串,开了九小时车,值!”
在东北的版图上,边陲小城鹤岗,这座因煤而兴的城市,曾以其丰富的煤炭资源为共和国的建设贡献着力量。岁月流转,当煤炭产业的辉煌逐渐淡去,鹤岗在时代的浪潮中探寻着新的发展路径。谁也未曾料到,街头巷尾那滋滋冒油、香气四溢的小串,竟成为鹤岗破茧而出、走向全国的一张闪亮名片。
展开剩余89%矿工的“能量棒”:从井口摊到城市味觉记忆
上世纪五十年代的鹤岗矿区,天刚蒙蒙亮,井口旁的铁皮火炉便升起袅袅青烟。刚从井下上来的矿工们,一身煤屑未及拍打,就蹲在炉边,手里攥着几串小串儿。油珠坠在炭火上噼啪作响,孜然混着肉香在晨雾里漫开——这是矿区一天最早的苏醒信号,也是“鹤岗小串”最初的模样。
彼时的鹤岗,煤炭开采正掀热潮,天南地北的矿工汇聚于此,镐头撞击煤层的声响日夜不息。高强度劳作催生出最朴素的需求:吃得快、顶得饿、花得少。街头摊贩们摸透了这份心思:用竹签穿起切成小块的鲜肉,架在炭火上快速翻烤。小块肉熟得快,矿工能边吃边歇脚;竹签成本低,配上新鲜牛羊肉,几串下肚,既解乏又省钱。
“那时候下井累了,就盼着井口这口串。”老矿工回忆,炭火气裹着肉香,三两口就能吃完一串,浑身的劲儿仿佛又回来了。这带着烟火气的小串,便成了矿工们的“能量棒”,不贵,却实在;不大,却暖透了矿山的日与夜。
岁月流转,井口的铁皮炉渐渐变成街头巷尾的烧烤店,竹签串起的肉串却始终没变。如今再咬下一口三分熟的嫩肉,炭火炙烤的焦香里,仍能尝到半个世纪前的矿山记忆:那些在炉边短暂喘息的瞬间,那些用简单美味对抗疲惫的智慧,都藏在滋滋冒油的肉串里,成了这座城市最温暖的味觉图腾。
从矿工手中的“能量棒”到走向全国的特色美食,鹤岗小串的故事,始终连着这座城市的根与魂。
logo里的“破圈”密码:从“无牌”到“有魂”
一串肉串的品牌觉醒,始于一枚小小的Logo。当黑龙江省委宣传部紫丁香创意设计大赛的征稿启事发出时,未曾想到,这会成为“鹤岗小串”从街头小吃到城市名片的转折点。
这场创意风暴中,鹤岗市委宣传部迅速拿出《“鹤岗小串”创意设计需求方案》,向省内外设计者抛出橄榄枝。最终,黑龙江广维智业公司的作品凭借对小串文化的精准诠释脱颖而出,摘得概念组铜奖。这枚看似简单的Logo,不仅是视觉符号,更成了小串的“文化身份证”——它从标识延伸到包装、海报,为品牌推广筑牢了根基。
如今,在鹤岗高速口的擎天柱广告牌上,“见面三分熟”的标语,这枚Logo格外醒目;头牌围炉自烤小串店的围裙、打包袋、服务员的胸牌,它都无处不在。“外地游客就认这个标,看到就往店里钻。这个暑期客流爆发式增长,沈阳食客开九小时车专程赶来,青岛、哈尔滨等地的客人络绎不绝,每天五点店外就排起长龙”头牌围炉自烤小串店总经理夏庆笑着说。市民刘海军也赞道:“这Logo设计得真是绝,尤其‘串’字,活脱脱就是咱小串的模样,成了鹤岗的新名片。”
品牌化的魔力不止于引流。老何太太鹤岗小串总店总经理何洪池算过一笔账:挂上Logo后,顾客拍照发朋友圈的多了三成,客流量和营业额较上季度增长13%。“这标就是动力,推着咱把店越做越好。”
随着Logo落地,老何太太鹤岗小串店、占山烧烤、小牤牛、头牌围炉自烤小串店等全市各家烧烤店同步启动形象升级,门头、餐具焕然一新。更关键的是,当地多部门协同发力,严格准入审核、建立常态化抽检机制,用品质守护品牌。“我们要借哈洽会、深圳文博会等平台,让鹤岗小串走出龙江,香飘全国。”市委宣传部文化科科长李丽的话里,藏着更长远的蓝图。
一枚Logo,串起的不仅是肉与签,更是一座城市的味觉自信与品牌雄心。
直播间里的产业链:从“现烤”到“香飘”全国
“单只八毛八,全靠老师傅手工串制,薄厚均匀、大小整齐,这是机器替代不了的味道!”镜头前,柏利东(鹤岗)食品有限公司电商部负责人张忠伟举着刚串好的牛排肉,向屏幕另一端的万千网友热情推介。直播间里,生产车间的忙碌景象与主播的生动讲解相映成趣,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——这是鹤岗小串借势电商直播走向全国的生动缩影。
从街头巷尾的“现烤烟火”到跨省跨市的“冷链速递”,鹤岗小串正凭借直播经济的东风,完成一场产业链的跨越式升级。
走进柏利东公司的直播间,生产车间的实时画面成了最直观的“品质名片”:工人们手法娴熟地串制肉串,肥瘦搭配、尺寸把控一目了然。主播们不仅详解食材优势、烧烤技巧,更与网友高频互动,将东北人的热情融入产品推介中。“湖南、湖北、浙江、山东的订单尤其多。”销售部组长张广华指着后台滚动的订单数据,难掩兴奋。自开展直播业务以来,该公司直播间吸引近万名粉丝关注,意向客户超2000位,订单量同比增长30%,销售额显著提升。
直播引流只是第一步,打通“最后一公里”的物流与供应链体系,才是支撑鹤岗小串走向全国的关键。“我们在鹤岗、哈尔滨、沈阳布局分仓,与顺丰合作搭建全程冷链网络,陆运、空运、同城配送多管齐下。”仓储物流总经理姜博文介绍,从沈阳分仓发往海南的订单最快3天可达,同城配送更是能实现2小时内新鲜送达。针对本地消费者,公司还开通了同城零售配送服务,市民祁影就体验过这样的便捷:“户外聚餐前手机下单,一小时就收到新鲜食材礼包,太方便了!”
如今,柏利东的产品已覆盖全国50多个省市,而这背后离不开政府的“精准护航”。兴安区工信局副局长于京渭表示,当地政府主动靠前服务,不仅组织企业参加哈洽会、618龙江电商节等展会,还为其牵线电商平台资源、对接采购商,着力破解冷链物流瓶颈。“通过‘政府搭台、企业唱戏’,全力支持鹤岗小串借势电商拓宽市场。”
从手工串制的匠心坚守,到直播经济的创新突围,再到冷链物流的体系支撑,鹤岗小串正沿着一条完整的产业链,从地域特色走向全国餐桌,让更多人品尝到来自边陲鹤岗的独特风味。
文旅融合:从“一串香”到“一城火”
“跑完马拉松,先撸几串鹤岗小串!”喜家德2025鹤岗森林半程马拉松终点线旁,选手们举着飘香的肉串,笑着分享自己的赛后体验。这场吸引6000名中外选手的赛事,让“跑完就吃串”成为了一股新潮流。小小的一串烧烤,不仅是当地的特色美食,更是鹤岗以“小串”为纽带,撬动“文旅+”融合发展的生动写照。
从最初单纯品尝小串的味觉享受,到如今集“美食+体育+观光”为一体的多元体验,鹤岗通过不断创新,让城市的魅力持续“破圈”,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感受这座城市的独特韵味。
连续三年举办的“鹤岗小串烧烤大赛”和“鹤岗小串烧烤节”,已经成为鹤岗城市的“流量密码”。在今年第三届鹤岗小串烧烤节成为2025年黑龙江省烧烤职工技能比拼的舞台,十三地市26支代表队现场比武,俄罗斯和山东淄博的代表队也带着特色技艺赶来,在滋滋作响的烟火气里,上演了一场既有欢笑情谊、又藏实力较量的烧烤盛宴。赛事间隙,主烤师们也不忘与现场互动,让游客和市民们大饱口福。“我从南宁赶回鹤岗,本想回来避暑,没想到见证了全国烧烤哪家强,感觉太棒了,而且我们的鹤岗小串真的很好吃,美味鲜嫩。”广西游客孙莉激动的讲述道。
“生意特别火爆,胳膊都累得抬不起来了,但心里特别高兴,听到游客们说‘鹤岗真好,肉串好吃’,就觉得一切都值了!”鹤枫原味烧烤店烧烤师傅说。
“游客来吃串,我们就给他们‘加菜’。”市文体广电和旅游局局长丛培甲介绍,如今的鹤岗,已经将“吃一次串”升级为“玩一座城”的全景体验。依托最美G331边防路,界江界湖等文旅资源,开通“游龙江三峡”中俄界江新航线,打造“乘船游边境”新业态,串联“吃住行游购娱学”全要素供给,游客们来到鹤岗,不仅能品尝到美味的小串,还能全方位领略这座城市的魅力。
夜经济的繁荣,更是鹤岗文旅融合成效的有力见证。工农区天水湖公园露营地的晚风里、南山区“星空露营地”的穹顶下、兴山区“红矿厂”的旧时光中,人们围坐炉边烤串,抬头是缀满繁星的夜空,耳畔是混着欢歌的晚风,烟火气与自然意趣在此刻相融。“特意来鹤岗避暑,没想到营地这么有特色!”湖南游客刘泽文笑着说,“既有齐全的娱乐设施,帐篷等基础装备也贴心周到,遇到的志愿者更是热情相助,这趟体验太值了。”这份独属于夏日的惬意,让国家级“避暑旅游目的地”的清凉底色,与烧烤的烟火气、人情的暖温度完美交织,勾勒出鹤岗夜晚最动人的模样。
如今,“鹤岗小串”已从东北小城街头的寻常滋味,真正“烤”成了香飘全国的城市符号。从小串大赛的烟火气,到马拉松的活力范儿,再到“文旅+百业”的深度融合,鹤岗正以小串为媒介,让全国人民在舌尖的满足与多元体验的共鸣里,读懂这座边陲小城的蜕变与坚守。
这也恰是“鹤岗小串”最动人的出圈密码:它不仅是让河北游客驱车九小时追寻的三分熟,是直播间里飞向全国的手工匠心,更是一座城市从“煤城记忆”到“串香万家”的转型缩影。那滋滋作响的肉串上,串着矿工精神的坚韧,串着品牌觉醒的智慧,串着产业链延伸的雄心,更串着资源型城市破茧重生的勇气。这串从东北小城炭火上烤出的烟火,早已化作一封带着温度的情书,越过山海,走进千万家庭的餐桌,让更多人在唇齿留香间,记住鹤岗的味道,读懂这座城市的新生。而这封情书,还在被更多人珍藏、传递,续写......(鹤岗融媒记者 殷丽娜)
来源:鹤岗市委宣传部配资网前十名
发布于:黑龙江省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