木渎镇是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下辖镇,枕太湖而依灵岩,乾隆六下江南皆泊舟于此,赞其“山川自相映发,使人应接不暇”。
展开剩余88%▲木渎镇灵岩山
虹饮山房
明清时期的木渎建有30余处园林山庄,素有“园林之镇”的美誉。其中虹饮山房是木渎园林艺术的佼佼者,由秀野园和小隐园两座明代园林联袂而成。这里既有江南文人园林的秀气,又兼北方皇家园林之大气,是南北园林不同文化风格巧妙融合于一体的杰出典范,飞檐翘角,宝塔巍峨,让人大饱眼福。
▲虹饮山房
木渎的桥文化
在木渎古镇,桥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。它们或横卧市井,或隐于深巷——赏月之地“西津望月”中的西津桥、来源于香溪传说的西施桥、有着吉祥如意象征的吉利桥、明代石拱桥的典型代表永福桥......青石铺成的桥面走过了无数岁月的脚步,陪伴着木渎度过一个个春夏秋冬,见证了古镇的朝朝暮暮。
▲木渎的桥
横跨胥江的邾巷桥上有一副桥联:“吴越千年分清浊,香胥两水汇一流”,胥江从古镇西南流入,香溪从古镇西北流入,一清一浊、一缓一急两脉水流在斜桥下交汇时,形成泾渭分明的奇观,这便是“木渎十景”之一——斜桥分水。
木渎美食
木渎镇以千年水韵浸润着一方烟火,吴侬软语与摇橹声交织中,总藏着令人驻足的风味密码。中华老字号“乾生元”以非遗工艺“松子枣泥麻饼”蜚声海内外,绵密的乌枣结合玫瑰、果仁、雪松子的丰富口感,再加上芝麻的浓郁香气,经过恰到好处的烘烤,一口下去是老苏州的儿时味道。
▲松子枣泥麻饼
木渎的乌米饭曾登上过《舌尖上的中国》第二季,吸引了天南海北的食客不远千里来打卡,只为尝一尝这口“黑暗料理”。蒸熟后的乌米饭一粒粒米饭黑中泛青、青中透黑,晶莹油亮。在食用时,除了蘸着白砂糖吃,讲究的人家还会撒几粒枸杞或是红绿丝,既养眼又增添了味觉的享受。
▲乌米饭
面之于苏州是绕不开的文化符号。苏式面汤分为红汤和白汤,白汤重在鲜爽,红汤重在浓香。无论是姑苏三虾面、浸着菜籽香味的素面、还是有“素中之王”之称的蕈油面,都当得上是色香味皆美的饕餮盛宴。而丰富的浇头是苏式面锦上添花般的存在,焖肉、炒肉、三鲜、什锦、爆鱼、大排都是面店的常驻嘉宾。
▲汤面
如今“炒浇面”流派也逐渐兴起,浇头一改往日配角角色,急火快炒的浇头滋味融入面中,成为颇有一番滋味的主角。
▲炒浇面
若说江南滋味可载乡愁,藏书羊肉必是木渎人舌尖上的密码。木渎有着国家级中华老字号百年藏书羊肉老店,以山羊肉作为原材料,用木桶烹煮,让羊肉浸润在杉木的木香之中,制作出的羊肉香气浓郁,肉酥而不烂、口感鲜而不腻,几代人都对此交口称赞。在这里除了可以品尝到藏书羊肉之外,还有羊肉蒸饺、羊杂汤、炭烤羊排等乡土风味,家家户户灶台上升腾的不仅是袅袅蒸汽,更是餐桌上盛装的江南风物与地脉故事。
▲藏书羊肉、羊肉蒸饺、羊肉汤、炭烤羊排
古镇檐角的风铃依旧叮咚,胥江的桨声灯影里流淌过千年文脉的琴瑟和鸣。木渎用五千年文明作纸,以三千年吴文化为墨,描摹着属于木渎的“姑苏繁华图”。
资料:木渎发布、吴中高新区发布
编辑:陈逸君、耿浩股票配资哪家好
发布于:北京市富灯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